2015秋 京都 詩仙堂
詩仙堂(しせんどう)位於京都市左京區,是江戶時代初期的文人石川丈山的山莊遺址,被指定為國家史跡。現在是曹洞宗的寺院,又稱丈山寺。寺廟的庭園被認為是日本庭園的傑作。
詩仙堂名字的由來是正堂旁的「詩仙之間」四壁上掛著中國漢晉唐宋各時代的36位詩人的肖像。肖像由江戶時代初期名畫家狩野探幽所繪。
肖像根據兩位詩人一對掛於堂內,36位詩仙如下所示 : 蘇武、陶潛、謝靈運、鮑照、杜審言、陳子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儲光羲、王昌齡、韋應物、劉長卿、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李賀、盧仝、杜牧、李商隱、寒山、靈澈、林逋、邵雍、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曾幾。 都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大家。
目前的主建築是寬永18年(西元1641年),在石川丈山59歲的時候所建造的。
山門名為「小有洞」,木門竹林,石階上有門名為「老梅關」,前方為詩仙堂的玄関。玄關上是三層的「嘯月樓」,西邊是佛堂和客廳,東邊為「詩仙之間」、「讀書之間」等眾多的房間。其中「嘯月樓」和「詩仙之間」的部分是丈山當時的建築,其他是後世的改建。
以上資訊出自維基百科。
---
詩仙堂最棒的景色就是由書院望出去庭園的風景,也因此這邊擠滿了人潮,另外由詩仙之間望向庭園的風景也不錯,雖然書院和詩仙之間是相鄰的,但兩者的感受差異頗大。
除此之外,詩仙堂還有其他有名的景色,也就是庭園中的花卉以及「鹿威し」,鹿威し就是竹筒裝水後因重心改變而會下落撞到石頭發出清脆聲音的裝置,原本是放在田間驅趕野獸用的,因此才會取這個名字。遠遠的從書院就可以聽到這個清脆的聲音,大約30秒就會出現一次的咖噹聲劃破了寂靜,近看的時候真的感覺超療癒的。
看詩仙堂官網的介紹還有蠻多花卉的,如:丈山菊、石岩、蒺藜、佩蘭等,春天的時候雖然沒有百花齊放,但應該也挺不錯的。但來詩仙堂最主要的應該還是觀賞楓葉,這邊的葉子情況還不錯,紅的很均勻,如果是賞楓時期拜訪京都,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如詩如畫,詩仙們都會陶醉的詩仙堂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